江西广信:【优秀医师风采展播】钟石发:以刀术济人,以仁心暖世
发布日期:2025-09-22 09:40:23来源:晨报之声指数:42650℃

中国晨报江西讯(记者:杨宇翔 吴性满):2025年8月19日,我们迎来第八个“中国医师节”,主题定为“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”。在这个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节日里,广信区62位“优秀医师”站上聚光灯下:他们有人在无影灯下与毫厘较量,将每一次精准落刀写成患者重生的序章;有人扎根乡村,把听诊器贴成百姓最安心的“家门”;也有人奔走在急救通道,用奔跑的速度替死神按下暂停键。昼夜对他们只是交替的光影,而对生命的承诺永不打烊。此刻,让我们把敬意献给这群以平凡之躯托举万千希望的人——因为他们的名字,总与“健康”同义,与“光亮”并肩。

1.png

优秀医师 :广信区总医院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钟石发

初心如磐:以微创技术,解患者之痛

2012年,带着对外科医学的一腔热忱,钟石发选择了广信区总医院人民医院普外科。初入临床,他看着传统开腹手术后的患者——腹部狰狞的疤痕,翻身时要咬着牙强忍剧痛,就连咳嗽都得用手紧紧按住伤口。彼时,腹腔镜微创技术正悄然兴起,他暗下决心:“一定要把微创技术学到最好,让患者少遭点罪。”

此后数年,手术台是他的战场,跟随导师的手术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,存有手术视频的U盘成了随身的“字典”。从开腹手术时握刀的沉稳,到腹腔镜下操控器械毫米级的精准,他在无影灯下反复打磨,一步步成长为科室微创领域的“中流砥柱”。

技术攻坚·案例实况:以微创之刃,破临床之难

2024年,56岁的刘大姐因胰腺肿瘤入院。为最大程度守护患者生活质量,钟石发下定决心挑战高难度、高风险的保留脾脏胰腺肿瘤切除术——这不仅要精准剥离肿瘤,更需在密布的血管网络中守护脾脏血供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术中大出血或需要切除脾脏。

术前,他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刘女士的CT影像,注意血管走向、肿瘤与脾脏的粘连区域,连几毫米的间隙都反复测量;电脑里存着十几个国内外同类手术视频,他逐帧拆解动作,为预判并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,作好了充足的应对措施,

术中,普外科团队齐心协力,全程凝神专注。3D腹腔镜的高清视野里,手术器械像“绣花”般避开密布血管,一点点剥离肿瘤与脾脏的粘连。3个多小时后,手术顺利完成,全体手术团队脸上都露出笑容,眼里泛起光——这既是对患者信任的回应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。这台手术,成功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,成为首例3D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术(Kimura术式) ,也为医院复杂胰腺手术的微创化积累了珍贵的本土经验。

同年,65岁的罗大爷因腹股沟疝反复疼痛,连走路都得弓着腰。“年纪大了,开腹手术恢复慢,我怕扛不住。”罗先生的顾虑,钟石发记在了心里。他决定牵头开展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(TEP)——这种术式无需进入腹腔,创伤更小,但对腹膜外间隙的解剖精度要求极高,术中需要准确保护好髂外静脉、闭孔动脉,补片放置位置差1厘米,就可能导致复发,手术中,他凭借对解剖结构的熟稔,像“探路者”般在腹膜外间隙精准分离,顺利完成补片放置。术后当天,罗先生便能下床走路,感慨道:“钟医生,这微创手术真好,当天就能吃东西,一点都不遭罪!”如今,这项“首例”术式已成为科室常规项目,他主刀的数十例TEP手术全部实现零复发、零并发症,让医院的疝修补术迈入“微创精准时代”。

2.png

2024年,59岁的邓大叔因车祸导致创伤性脾破裂。“必须立刻手术,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!”钟石发当机立断,准确评估患者病情,决定采用腹腔镜全脾脏切除术——相比开腹手术,腹腔镜手术切口小,恢复快,切口不易感染,手术在全体手术团队配合下顺利完成,术后恢复远超预期,邓先生感慨:“没想到这么重的伤,微创手术打几个洞就能救我回来。”

同期,80岁的赖大妈因肝内外胆管结石入住普外科,钟石发反复评估后,决定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——通过几个小孔置入腹腔镜,再用胆道镜深入胆管取石,无需开腹,对老人身体负担更小,手术中,因患者既往有过开放胆道结石及胆囊手术病史,腹腔粘连致密,手术过程中他仔细逐一分离粘连,逐一取出细碎结石,微创手术顺利完成,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地走路,顺利痊愈出院。

3.png

早在2019年,他就率先开展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,让众多患者免去了开腹之痛,如今这项技术成为科室常规项目,科室每年开展数十例该手术,无一出现并发症,如今钟石发每年主刀300多台手术,包括腹腔镜阑尾、胆囊切除术,肠切除术,以及大隐静脉微创手术等,每一台都稳扎稳打,用扎实技术解决患者的问题。

薪火相传:做青年医生的“细节引路人”

“手术台上既要敢放手,更要盯紧细节,患者的命不能赌。”这是钟石发带教时的“铁规矩”。2023至2024年,他前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,不仅在“李正荣教授金牌助手”培训班获评“优秀进修生”,还拿下国家卫健委普外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专项证书。学成归来,他将前沿技术融入带教,为每位下级医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。

对刚上手的新手医生,他会手把手教学,逐点示范器械握持力度:“你看,太用力会损伤组织,太轻又抓不稳,这个‘度’要慢慢找。”对有经验的医生,他会放手让其主导基础步骤,但到靠近大血管、胆管的高风险环节,总会及时提醒:“这里解剖结构复杂,别急,看清再动。”

遇到高难度手术或者特殊情况手术,他都会回看手术视频,逐帧分析,总结经验教训后和年轻医生分享,如今多位青年医师能独立完成一系列常规手术。

医路温情:以弦音凝力,用刀术济人

在钟石发的办公室里,除了密密麻麻的手术方案和翻卷边角的解剖图谱,还静静躺着一把擦得锃亮的木吉他,只要挤出片刻空闲,他总会抱着吉他走向科室休息室,指尖轻拨,熟悉的和弦一响起,紧绷的神经便跟着旋律慢慢松弛。没有刻意的编排,有时是几句简单的哼唱,有时是大家跟着旋律轻轻拍手,身上未干的汗渍、眉宇间的疲惫,都在流动的音符与彼此心照不宣的笑声里悄悄消散。对钟石发而言,手术刀守护生命,而吉他则编织着科室里最珍贵的凝聚力。那飘出窗外的旋律,早已不是简单的音乐,而是这群白衣人之间,无需多言的默契与力量。

4.png

“医生的价值,从来不只是技术有多厉害,既要是用手中的刀,守护患者的健康;也要用心中的爱,温暖患者的心灵。”这是钟石发13年未变的初心——手中的刀,是3D腹腔镜下避开血管的“绣花针”,是让罗大爷术后当天下床的“微创术”,用精准的治疗守护患者的健康,从2012年暗自下决心做好一名外科医生的青涩少年,到如今手术台边从容完成各种三四级手术的身影,他始终用行动说着:刀治身体的痛,爱暖心里的寒,这才是医者最动人的模样。

[本文内容转载自:晨报之声,原标题《江西广信:【优秀医师风采展播】钟石发:以刀术济人,以仁心暖世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]
分享到:

江西之窗 版权所有 © 2023 JiangXiZC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,请与我们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:KCMEDIA@ALIYU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