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外贸集团员工到个体进口酒商再到深山里的做茶人,吴永平的人生轨迹可谓丰富多彩。这位1971年出生于福建龙岩、祖籍浙江庆元的做茶人,在庆元东部的深山里,用热爱、执着和传统制茶工艺,唤醒沉睡多年的百年老茶树,用心感悟百年老茶的灵魂,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书写着人与茶、人与自然的传奇篇章。
他与茶的故事,宛如一壶岁月沉香的佳茗,初品微涩,再品回甘。
初遇故土,百年古茶叩击心扉
1996年,吴永平从武汉大学毕业后,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,进入福建省外贸集团工作。然而,命运捉弄人,2003年企业改制,他下岗了。之后,他转行做起了进口酒水的生意,期间结交了不少朋友,特别是在香港的两年间,他结识了众多爱茶懂茶之人,品茶藏茶的兴趣在心中悄然萌芽。
吴永平与庆元茶的缘分,始于一场跨越闽浙的相遇:2020年,他随父亲回到祖籍地庆元县。一踏上这片土地,这里的生态环境令他震撼不已:这片地处闽浙交界处的土地,瓯江、闽江、福安江三江在这里交汇,海拔1300多米的连绵高山,遍布着原始常绿阔叶林。最令他惊奇的是,渺无人烟的深山中,竟藏着许多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古茶树。很多古茶树高达10多米,在原始森林里盘根错节,虽无人问津,仍然生长得枝繁叶茂,生命力可谓顽强。他深知这些古茶树的价值,为此感到十分心疼:“这么好的古茶树就这样荒废在深山里,实在太可惜了!”
熟悉福建白茶历史的他,敏锐地察觉到庆元古茶树与福建建阳漳墩白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。他暗下决心,要在这片祖辈的土地上,开启与古茶树相守的旅程。
踏遍深山,百亩古茶终见天日
吴永平决定改变人生轨迹,投身到庆元东部这片原始森林里。他与家人一起,踏上了寻找古茶树之路。历经艰辛,他们终于在山林间寻得11片散落的茶园。这些茶园跨越了不同年代——有清朝遗留下来的老茶园,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集体茶园,也有知青时期栽种的茶树,总面积达一百多亩,它们在森林中交错生长,分布很散,其中连片的大约有七八十亩。
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,家里只剩老人守着;有些是集体资产,多年无人打理。”经过与村里的反复沟通,征得村里同意后,吴永平立志要将这些荒废的茶园盘活,让久违的百年好茶重新飘香人世间。
他在海拔1060米处建立了一个晒茶坊。2021年4月,他带着家人和竹筛等传统制茶工具进山了。“这里的山最高海拔在1500米。我们请来当地的茶农进山采茶。茶叶采摘下来后,立即用筛子将茶叶晾晒开来,第一时间保存它的鲜灵性。”
但做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第一年用传统工具制成的茶叶,品质未能尽如人意。当地气候变化多端,常年云雾缭绕,而做庆元白茶,对阳光日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与福建低海拔日晒工艺完全不一样。他们只能从零摸索,寻找适合当地气候的传统日晒白茶工艺。
敬畏自然,坚守本真还原茶魂
庆元的采茶期从4月中旬延续至6月底,海拔高的深山茶园甚至要到5月中旬才开始采摘,加上雨天,实际采茶时间只有20多天,一年只采一季。每到采茶季节,在千米高山的晒茶工坊里,每片鲜叶采下后立即摊晾,最大程度保留鲜灵度,古老的茶滋味在山间飘荡。
吴永平将茶叶分为森林茶、溪谷野茶和荒野茶三类。森林茶采自原始森林古茶树,溪谷茶生于深山坑涧溪流旁,荒野茶扎根远离村庄的山林,三者皆为大自然孕育的珍贵之物,但产量稀少。
他拒绝人工种植茶,坚信原始生态茶的品质与价值。不少古茶树主根长达十来米,深入地下,汲取百年营养,叶片薄而有韧性,与生态多样性的各种植物融为一体,这是深山原汁原味的馈赠,他们的制茶工艺,只为还原自然本真。他秉承并坚持“全手工、不落地”的古法工艺,以敬畏之心回归传统,用笨方法追求卓越品质,不求快,不求巧,不求省,坚守传统日晒、炭焙工艺,锁住整座森林溪谷的味道,保留传统,敢于创新,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微环境,不断的试制、调整、记录,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千米高山贡眉小白茶的古法制茶技艺。
他的爱人梁雪云从小跟着外婆在茶厂长大,耳濡目染,对制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。她严格把控,带领工人用传统工艺制茶。晒茶看似简单,实则对度把控要求极高。晒茶的过程就是与大自然融合交流的过程,需多次复晒、炭焙,再精心储存。经过反复探索,他们终于做出庆元高山荒野独特风味白茶,“一山一滋味,一峰一野韵”,口味清雅,回甘持久,茶气十足。
业内有一种说法:白茶“一年是茶,三年是药,七年才是宝”,所以近五年了,吴永平投进近百万元,暂不见收益。但他对自己做的茶信心十足。作为爱茶藏茶多年的玩家,他结交了一帮爱茶懂茶的茶友,每年采茶季结束后,他都会带部分新茶回到福州,与茶友们分享,这于他而言是人生的乐趣,也是他做茶的初心。
对自己做的这些珍贵的庆元高山古树贡眉小白茶,他坚持“卖一半,存一半。”“白茶是后发酵的茶,在存储中有大量活的微生物在进行活态转化,几年之后会转化出什么滋味,谁也不知道。山头不同,滋味不同。期待未知的惊喜,这正是玩茶人的向往,也是它的魅力所在。”
守护传承,誓与古茶相守到老
吴永平不仅用心做茶,还喜欢独自一人背上竹篓,进山寻茶采茶,并将他的山间所见所闻和内心与古老茶树的对话,记录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里,向世界介绍和宣传庆元古茶。
“此茶香不袭人,却幽雅内敛,深藏于汤水之中,淡中有味,薄中见厚,体感通达。”这是吴永平对自家高山古树贡眉小白茶的注解。在他看来,这些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老茶树,不仅是一杯茶汤,更是“文明演进的味觉标本”。
历经五年的探索,吴永平深深爱上了庆元,爱上了这片连绵的天生天养的古老茶树园。他看到,庆元东部的山区尚未开发,生态资源十分稀缺。好生态孕育好茶叶,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
“我所在的庆元县岭头乡,生态环境就非常好。而且,庆元县政府对茶叶产业非常关心和支持,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,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,更增强了我做好茶叶的信心。我们将继续坚持用最质朴的方式做一杯高山贡眉小白茶。这既是对传统匠心的传承,也是对自己爱茶初心的坚守。”
在悠悠茶香中,吴永平找到了与古茶树相处的宁静方式。往后的岁月,他将继续沉淀于这片古老茶园,续写人与茶、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,用一生去守护这份自然与传统的馈赠。